查看原文
其他

码住这份法理学冲刺热点解读(适用于616法学基础)

鱼跃中南财团队 学术茶山刘
2024-09-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点亮星标获取更多热点解析内容。鱼跃团队整理的热点解读除了“精挑细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便是与基础知识的紧密联系。本篇为热点解读系列之一,精心整理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关的理论,并将热点内容与相关联的基础知识进行了链接。目前25中南财法学考研早鸟计划和十三科百宝箱已上线,早鸟计划限量100个,先到先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文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更多问题,可添加蝴蝶鱼。




✦  +


考点预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



预测考题:


1、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

2、结合民主立法原则,谈谈立法过程中如何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3、结合法与民主的关系理论,谈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4、结合法理学知识与实践,谈谈你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


 对应知识点1:民主立法原则



(一)

民主立法原则的含义


立法要坚持人民主体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二)民主立法原则的要求



1、坚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立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保证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就必须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性作用。各级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尊重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建立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机制;拓宽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得人大代表更好地反映人民的立法意志。


3、完善社会公众民主参与立法。前提是健全立法公开机制;核心是健全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制度,如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以及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


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主,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6、正确处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正当权益。


7、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即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利益兼顾、少数利益保护、利益优化、利益配置公平。



(三)民主立法原则的意义


1、民主立法是践行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人民以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参与立法,立法权得到民主行使、公开运行,有利于更广泛地汇集和表达民意,更有效地凝聚社会共识。


2、民主立法是提升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让人民成为立法的主人并参与立法,能够更加充分地集中民智,更加全面地反映民意,更好地协调立法所涉及的各方利益。


3、民主立法是对立法实行有效监督和制约、防止滥用立法职权、个人独断或不尽立法职责所必需。只有坚持民主立法才能防止立法权的异化,才能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进而使得立法体现国家整体利益、全局利益,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4、民主立法也是进行法律教育、推动自觉守法、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方式。民主立法使公众参与立法,起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是法律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样有助于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对应知识点2:法与民主



(1)民主的含义:广义的民主泛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作出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它既适用于国家领域,也适用于非国家领域;既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也包括社会层面的民主。狭义的民主即民主政治,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换句话说,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人员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民主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必然要受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所制约,必然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作为政治制度,它不仅指国家的组织形式——政体,而且也指国家的本质——国体,即什么阶级在国家中占有支配地位。


(3)民主与法治的内在联系:1、法治的真谛在于人民主权,通过自由表决和选举组成代议制立宪政府。2、法治的效能在于人民制定的XF和法律能够保障和限定公民自由权利,促进大众政治参与向广度和深度扩展。3、法治的活力在于人民对于所委托的少数管理者及由他们组成的权力机构,通过人人必行的法律和各种形式的分权与制衡制度,保持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公共权力的合法权威和合理运行。4、法治的形态在于确立严格依法治理的操作运行程序,这种程序必须符合民主的最一般规定和基本原则。


对应知识点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含义



背景: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中,“全过程民主”被明确写入这“一法一规则”。2022年10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被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全”“过程”“人民”。


第一,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具体而言,有两个要求:一是“一切为了人民”,要始终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一切依靠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都能参与的一种民主形态。


第二,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性是民主的内在要求。


第三,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民主的主体要“全”,必须将“全体人民”都纳入民主过程,要特别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参与渠道的问题;二是参与的内容要“全”,人民尽可能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大到国家的立法,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都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三是覆盖的范围要“全”,要构建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从立法、行政到社会生活,从中央、地方到基层,都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民主制度;四是民主的流程要“全”,既要重视民主选举,也要重视选举后的治理,要形成民主程序上的闭环。


考点预测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预测考题:


1.结合法理学原理与实践,论述法治对于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及具体体现;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谈谈我国法治建设的特点。

3.结合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谈谈中国标识在法治中的具体表现。

4.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谈谈法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对应知识点1:法治国家的内涵



法治国家是通过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的法治化状态。成熟的法治国家通常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标识:


1、法律之治。法治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实现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法治化。

2、程序之治。在某种意义上,法治就是程序之治,依法办事就是依照程序办事。程序是制约权力、保障人权、科学决策的保障。

3、人民主体。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4、依法行政。政府权力既受法律的制约,同时要保证行政权力拥有足够的权威和效率。

5、良法善治。这是法治国家的最高境界。


法治国家致力于在法治层面解决三大主要问题:


1、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依法设定国家权力,使一切国家权力的取得和确认均有宪法和法律上的依据;作为蕴含着良善价值观的法治,赋予国家权力以先进价值诉求从而不断强化合乎法律价值性。


2、国家权力关系模式的法治化。从内部看应该进一步优化国家权力的分工、协作与配合、制约关系;从外部看则应不断理顺国家权力与政党权力的关系。


3、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无论是公权力的执行原则、方式、途径与程序,还是其义务与责任,都要具有法律根据与法律强制保障,以防止法外用权、有权无责、有责难究。


对应知识点2: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建设自上而下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动表现。法治社会指法治得到全社会公认和践行的一种社会状态,旨在通过公民、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等社会主体及其行为的法治化而达致社会治理。法治社会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社会依法治理。从命令服从式的社会管理转变为上下良性互动共治的社会治理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条件。

2、社会依法自治。国家的“硬法”和社会的“软法”在社会治理中应共同发挥作用。

3、法治的社会信仰。全体社会成员自觉服从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自觉尊法守法依法用法服法尚法,自觉弘扬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形成普遍的法治信仰。

4、营造依法治国的人文环境,形成人民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对应知识点3:

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内涵



基本概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它是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它体现出国家对每一名群众的关心。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而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在基层寻找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得到了缓解、群众困难得到了解决。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治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效果。包括老有所养等一系列惠民生的方针政策都需要通过基层切实落到群众身上,让群众有获得感。


对应知识点4: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深层次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1、充分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法律法规体现了鲜明的道德导向,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


2、坚持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2018年宪法修改时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入XF。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的重大命题。这为坚持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指明了方向。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内法规和公共政策。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党内法规和公共政策之中。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严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鱼跃中南财系列精品文章

限时两天丨中南财法学考研十三科冲刺表格:重点难点全覆盖,全力冲刺终上岸(第一期)
25中南财法学考研早鸟计划暨十三科百宝箱发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限时拼团丨中南财法学考研冲刺讲堂:任尔千般变化,我自一剑破之
中南财法学基础冲刺表格:全速前进求精简,一册打尽重难点
限时放送丨中南财法学考研十三科热点解读:一份手册,两份收获
2024年中南财法学考研各科考纲解读和复习建议:按部就班就好,不要乱了阵脚丨学术茶山刘考研冲刺期 这样做横扫焦虑拿到offer
1.如何讨阅卷老师欢心
是法基论述题高分答卷(答题干货)万字详解刑诉前沿热点
民诉热点论文荟萃与新法修改亮点经济法前沿修法动态梳理与亮点评析热点解读 |中南财民法考研热点解析——知己知彼、四平八稳热点解读 | 中南财刑法考研热点解析——考研视角下的《刑修(十一)》一战考研上岸中南财刑法的制胜之道:在十几轮滚动背诵中找到答案丨学术茶山刘2023年中南财首届法与经济学状元考研万字经验:艰难的日子里需要“盲目”自信丨学术茶山刘中南财经济法考研140+单科状元经验谈:牢牢把握备考关键期丨学术茶山刘万字详解390+考研上岸中南财国际法:把书读薄再读厚


名校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深度解读

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精品学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术茶山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